极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添丁 这是个关于生态保护的中国好故事

img1

海南长臂C群母子同框 受访者供图

  来源:科技日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了《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该报告表示,基于自然恢复的方法,通过科学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数量从最少时79只,达到了现在35只,中国创造了世界珍稀动物保护的奇迹,向世界奉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

 

  极度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今年又添了两只婴猿

  两只猿宝宝还没取名,欢迎大家踊跃参加起名活动

  日前,海南长臂猿喜添婴猿海马赛联合新闻发布会在两个城市同步举行,海南省林业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黄金城发布重大喜讯并为婴猿征名。

  在马赛发布会现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灵长类专家组发布了《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报告中提到,基于自然恢复的方法NBS),通过科学有效保护,海南长臂猿的数量从最少时79只,达到了现在35只,中国创造了世界珍稀动物保护的奇迹,向世界奉献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

  这份成果报告背后,是各方力量组成的海南长臂猿保护团队,他们以科学有效的行动,向世界讲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

  从不10535

  长臂猿是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也是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种群之一。全20种长臂猿中,5种极度濒危14种濒危1种易危。资料显示,海南长臂猿是所有长臂猿中最濒危的,已被列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该种群目前仅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范围内,是海南热带雨林原真性、完整性的指示物种。

  黄金城介绍,今323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发现,海南长臂BD群各新增一只婴猿,分别7月龄6月龄,持续的监测显示,两只婴猿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823日,经过专家鉴定,一致确认这是两只新的婴猿8月份也出生了一只婴猿,至此,海南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已经恢复535黄金城说。

  海南长臂猿不断有新的婴猿被发现和公布,说明基于科学和尊重自然规律的保护,其种群正在朝健康的轨道稳步向前IUCN总裁兼理事会主席章新胜说。

  这是一个成功的故事IUCN物种存续委员会灵长类专家组小猿组副组长苏·切恩博士表示,由于中国政府的有效保护,中国和国际专家学者、保护组织的联合科学攻关,以及来自自然保护区民众的共同努力,海南长臂猿数量才得以稳定增长。

  马赛大会发布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指出,国际学术界对海南长臂猿保护高度认可。

  中国理念值得借鉴

  从早期不10只,2003213只,恢复到现535只,海南长臂猿成为长臂猿世家中,唯一一种种群数量实现增长的长臂猿。关于海南长臂猿保护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2080年代。

  热带雨林是海南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海南长臂猿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2070年代末,一位先驱研究者提醒当地政府,有一小群海南长臂猿残存在霸王岭和黎母山热带雨林中。很快,海南省成立霸王岭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1.39平方公里1988年,霸王岭被国务院提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66.26平方公里2003年,该保护区面积再次扩大,达299.8平方公里。

  1998年,我国启动了第一个以保护天然林资源为目的的生态工天保工并在海南强力推行,禁止猎杀长臂猿和砍伐原始森林。与此同时,伐木工转变为护林员,周边社区居民的生计问题得到解决2016年,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多家机构共同制定了《海南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

  2019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97月,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被划定的试点区域几乎覆盖了海南省陆地面积的七分之一,这其中包括了海南长臂猿现有的和潜在的全部栖息地。同年,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成立并参与各项规划和研究工作。

  苏·切恩博士等专家认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的划定,对于海南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协调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记者了解到,国家一系列政策和海南省政府具体举措实施后,海南热带雨林快速恢复,野生动植物明显增加。

  习近平总书20132018年两次视察海南时,都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强调支持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鼓励海南省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经验。

  自开展体制试点以来,海南长臂猿保护取得成效,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路子黄金城说。

  全球荒野基金会主席万·马丁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南长臂猿保护案例证明,通过栖息地修复、国际科研合作,社区民众共同参与,珍稀种群数量不断提高,同时改善了生物多样性,这对低碳经济要求下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借鉴意义。

  设立长远保护目标

  在良好的自然生境中生活的长臂猿基本上不到地面活动,它们高度依赖森林里多汁多糖的浆果和嫩叶、花朵等,这意味着它们只能在植物多样性高的森林中生存。海南长臂猿极小种群目前的社会结构或婚配制度,与传统认为的长臂猿科为典型的一夫一妻制不一样,该物种的社会结构非常灵活。从基因组分析,现存的海南长臂猿种群来自两个谱系,或者说是来自两个不同的雌性个体。

  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离不开对它们进行基础研究。而谈及海南长臂猿的基础研究,就一定会提到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周江。得益于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机构的项目、经费支持,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院士的鼓励下,周江组织了一支致力于海南长臂猿科学研究和保护的科研队伍。2002年起,他们一直坚持在霸王岭开展对海南长臂猿的野外研究工作。他带领团队通过行为生态学、营养生态学、遗传学及基因组学,深入开展长臂猿基础研究,已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研究成果数篇。

  周江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努力向各界传递信息:如果由于栖息地面积和质量的限制,海南长臂猿目前各家庭群中性成熟后代无法扩散,将影响新家庭群的建立,而且近亲繁殖也将无法避免,这会对海南长臂猿种群复壮带来不利影响。

  对海南长臂猿下一步的保护计划,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执行院长汤炎非教授表示,根据《海南长臂猿保护行动计划纲要》,未15年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翻番的科学目标已设定,今2月,研究院提出了实现种群翻倍的详细途径。

  汤炎非介绍,研究院将建立专职、专业监测队伍和监测体系,进一步集聚国际国内多方力量,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国际合作和系统研究,开展社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推动栖息地修复、改良和生态廊道建设工作,增加海南长臂猿的适宜栖息地面积。

  我相信,在没有重大突发状况、保护力度不变的情况下2035年海南长臂猿个体数量将达6070只,实现种群翻番汤炎非说。

 

创建时间:2021-09-30 09:38
浏览量:0